“今天的竹荪菇长得可带劲了,比昨天产量高,大伙加把劲采啊”,枧根撕扯着嗓门喊,满心的喜悦洋溢在温热的夏天。来到永丰县潭城乡舍陂村委会集体经济产业竹荪菇基地,眼前看到的都是采菇的、运菇的、烘干的、打包的身影,一派忙䟿的景象。
今年56岁的枧根是潭城乡人大代表,是村里的支部书记。2021年换届时,他本想退下来享清福,但舍陂村的村民舍不得他走,说他是村民的主心骨,上世纪90年代带领村民种蔬菜,硬是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成为全市有名的蔬菜产业基地,硬是让村民通过种菜把日子越过越红火,村民们信任他。枧根可以辞却职务,却不忍辞却村民对他的信任,他说:“谁让大家认我这个代表呢,代表就要有代表的样子”。他又把村民的期望扛在肩上。
村民要富,支部一定要强,支部要强,集体经济一定要强,枧根就认这个理。乡人大换届大会上,枧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,他要让舍陂成为潭城乡第一个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示范村。
第一次尝试,又是村集体产业,还要做示范,枧根非常慎重,他反复和村干部商量 ,决定选择舍陂的优势产业,种竹荪菇,这样周期短,风险低,资金回笼快。
思之慎但行之快,他说干就干,带领村干部选好40亩田块,沤料整地备种,带领干部到各地选择优质菌种,带领村干部种植竹荪菇。乡人大换届不到半年,枧根在乡人代会上提出的建议-- 40亩的村集体经济竹荪菇产业基地呱呱坠地。
竹荪菇从5月始采摘到现在,已三月有余,每天看着新冒土的菌菇就象一种勃勃向上的生机,寓意着蒸蒸日上的生活。基地每天产出的鲜菇有1000余斤,烘干后有干菇近100斤,每斤干菇市场收购价为150元左右,主要销往福建、广东,供不应求。每天需要雇请的村民50余人,采摘期从5月一直到10月,总产值预计可达190万元,每亩纯收入可达15000元以上,带动部分村民就业增收。看到村集体产业效益好,村民思量着年底也要种几亩。
支部带富村民,枧根带头做出了新的实践经验,他骄傲地说:“我就是村民选出的代表,代表就要有代表的样子”。